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

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

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是指外加剂掺入后对水泥及混合材新拌性能和硬化后性能的影响。最直观的是对水泥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影响,通常用混凝土拌和后的坍落度损失来表示。

一般说来,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要高于传统的普通及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

(1)羧酸类外加剂

羧酸类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较好。这是因为羧酸类外加剂是通过接枝共聚形成的。羧酸类外加剂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将一些基团接枝到其主体结构上。

多数羧酸类外加剂掺入混凝土后,能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在2h内基本无损失,甚至还略有增大。也有的羧酸类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不好,特别是掺入混凝土后导致混凝土泌水离析增大,施工性能下降。

聚羧酸类外加剂一般没有缓凝作用。为了满足缓凝要求,在施工中可掺入适当的缓凝剂。缓凝剂与聚羧酸类外加剂的配伍性,同样也会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新拌性能。

普通引气剂与聚羧酸类外加剂适应性较差,有时也会出现混凝土泌水离析加重。

聚羧酸类外加剂有时对某些水泥的掺量范围较窄,稍超一点就可出现严重的泌水离析现象。具体表现在,混凝土试配时出现严重的粘底板现象。泵送时,与管道内壁摩擦阻力增大,易产生堵泵现象。

聚羧酸类外加剂有时对某种水泥适应性差,对混凝土的需水量特别敏感。举例说明,C30混凝土,105kg/m3用水量时,混凝土坍落度仅有5cm,增大5kg/m³用水量至110kg/m3时,混凝土坍落度超过了21cm,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泌水离析。羧酸类外加剂不是缩聚型的外加剂。接枝共聚的工艺不同,接入的基团不同,接枝效果不同,均会对水泥混凝土产生不同的影响。JM-PCA羧酸类外加剂具有较强的减缩能力,可有些羧酸类外加剂不仅不能减少收缩,反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2)氨基磺酸盐类外加剂

多数氨基磺酸盐类外加剂的保坍能力很强,有些生产企业或施工企业还常用氨基磺酸盐类外加剂与萘系减水剂复合使用,以此改善掺萘系减水剂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以保证泵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多数氨基磺酸盐类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较好。

(3)改性萘系减水剂

改性萘系减水剂,由于复合了部分反应性高分子材料,大大改善了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

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最大优点在于,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能够保证混凝土在1.5~2h内坍落度损失控制在10%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掺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量太大,会导致混凝土含气量增大,强度下降。此外,反应性高分子材料还是一种缓凝剂,掺量太大,会使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固。

(4)水泥

水泥的产物组成中,C3A和C4AF吸附外加剂量最大,因此,C3A和C4AF含量高的水泥,需要的外加剂量相对较多。

低碱水泥与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配伍性较差,使用时,应尽可能选择多种外加剂复合。

水泥磨细时选择的调凝剂不同,对外加剂掺入后的混凝土流动性影响也较大。

无水石膏(硬石膏)溶解速度低,难以控制C3A的水化速度,掺入减水剂后,有时会使混凝土短时间内失去流动性。半水石膏溶解速度快,容易引起水泥假凝,也会使混凝土流动性变差。采用化学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也容易出现异常凝结现象。遇到上述情况,应通过外加剂的优化选择或复合使用加以解决。

(5)混合材

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混合材对外加剂的吸附量较水泥低,但要注意的是,磨细矿渣掺入混凝土后,有时易泌水,表面干缩率增大。硅灰会增大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使用硅灰作混合材时,应适当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

®鼎昌新材料™ | 版权所有 | 若非注明 | 均为原创™
㊣ 转载请附上文章链接并注明:www.sxth163.com
㊣ 本文永久链接: 外加剂对水泥及混合材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