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的处理,受许多要素影响,我们应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施工缝。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1)时间与温度因素。在施工中停歇时间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才构成施工缝,小于初凝时间不做施工缝处理。水泥的凝结和硬化与气温关系很大,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最好由水泥和混凝土的硬化试验决定。一般水泥按2h掌握初凝时间,夏天、冬天的气温不相同,这一点现场施工应予注意。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0.01×10-3~0.014×10-3.由于温差使混凝土开裂,一般集中于混凝土的薄弱处,因此施工缝是敏感的地方。有的地区日温差较大,露天连续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温差引起的施工缝处裂纹。

(2)混凝土收缩对施工缝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应变是0.2×10-3~0.4×10-3.此值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应变0.1×10-3~0.15×10-3.因此极易出现收缩裂纹。收缩变形一般发生在前半年,达全部收缩量的80%~90%,前两个月可达70%以上,一般施工缝处理,正值其剧烈收缩时期,新旧混凝土收缩量的不同,再加上施工缝接缝处水泥量较大,必然容易从施工缝处裂开。影响收缩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相对湿度最重要,相对湿度90%与50%的干缩率相差可达25%~50%,由此可知,加强对混凝土和施工缝的养护是很重要的。为了减少收缩的影响,有的工程对于预制构件间的接缝,采取预留缝隙,等待初期收缩变形完毕,最后用类似水管接头捻口的办法二次堵缝,取得了好的效果。

(3)湿润程度对施工缝的影响。

新旧混凝土能否结合在一起?回答是肯定的,否则很多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处理,以及装配整体式结构将不能成立。同时,实践证明,关键在于正确的结合方法。在施工中,往往忽略了旧混凝土的湿润程度,只在处理前洒些水,这是不行的,必须保证旧混凝土不吸收新混凝土的水分,以利于新混凝土的硬化,否则新旧混凝土之间将有一个强度不高的接触面。因此,施工缝或者预制构件间的接触部位,至少提前5~6h浇水,使旧混凝土含水率达到“干饱和”状态(工人们称之为“泅醉”)才行。再者,对于模板的湿润程度也应保持一致,模板胀缩不同,也会影响接缝的质量。

(4)泛浆与泛白。

混凝土经过振捣,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称为泛浆。形成了上下强度不同的情况,尤其是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时,更为严重。若在此处留置施工缝,简单出问题,在施工中可在泛浆部位掺入洗净的粗骨料,并加以振捣,或恰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处理泛浆问题。

所谓泛白问题是混凝土在凝固后,外表析出一层白色粉状物,也叫“泛碱”或“起霜”,在水泥中掺合料较多时,比较严重,这一层白色粉状物无强度也无胶结力,在处理施工缝时必须加以铲除。

(5)施工缝外表的相对视点。

柱和梁的施工缝外表,应笔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的施工缝,则应与其外表笔直。这样,在传送压力时是有利的,不宜做成斜坡形,特别是混凝土自然塌落构成的斜坡。

在留置笔直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块,并在隔板上留出钢筋位置的缺口,满插究竟。或用细网眼的高低不平度约1cm的镀锌薄钢板作笔直施工缝的隔板,这种隔板漏浆少,且能构成高低不平的外表。在留置笔直施工缝时,也能够添加一些插筋,避免收缩和增强分离才能。

插筋的直径、间距应由设计单位供给,例如双向板,可用ϕ6~10的钢筋,其总断面面积为施工缝断面面积的0.2%~0.3%,两头应加弯钩,插入新旧混凝土,其插入长度各为直径的30倍,一般放在板的上部,必要时上下都放。又如梁或柱的施工缝,也能够添加ϕ12以上直径的钢筋,加强其抗剪能力。

®鼎昌新材料™ | 版权所有 | 若非注明 | 均为原创™
㊣ 转载请附上文章链接并注明:www.sxth163.com
㊣ 本文永久链接: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